马寅初,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他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马寅初生于1882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初九),是浙江省嵊州市浦口镇酿酒小作坊主马连生的第五个儿子,大书法家虞世南之后(浙江省嵊县谷来镇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嵊州马姓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后裔,后来因避讳而改姓“马”)。他姓马,恰巧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乡间盛传:“五马”齐全,是个非凡人物!
1898年,马寅初到上海读中学。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育英书馆”,成绩优异。1901年,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3年他被送往美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为“强国富民”,1906年毕业后,马寅初在美国攻读经济,1910年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撰写《纽约市的财政》,轰动当时美国的财政界和经济界,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1915年回国,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1916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并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总司券、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等职。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
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马寅初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五四运动。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支持进步,崇尚革新,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抗战时期
1927年(民国16年)3月,北京政府的张作霖封锁北京大学,蔡元培投奔国民政府,来到杭州,任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兼代理主席。蔡元培招聘北京大学教授马寅初、蒋梦麟等人参加浙江省建设。马寅初出任禁烟委员会委员,从事取缔鸦片工作,并且准备创设农民银行。但不久,张静江(张人杰)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蔡元培、马寅初等北京大学教授被逐出浙江省政府。马寅初乃任教于杭州财务学校,并兼任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稽核。
1928年(民国17年)10月,马寅初成为立法院立法委员。翌年,当选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他还兼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上海国立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马寅初发表《长期抵抗之准备》一文,批判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安内政策。1934年(民国23年),针对引发物价大混乱及对外金融政策失当问题,马寅初在立法院会议上激烈责难财政部长孔祥熙。
抗战胜利后,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分别担任北大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继续反对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主义,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当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消息传来,马寅初愤怒万分,写了遗书,告别大家,孑然一身穿蓝布长衫赴南京中央大学讲演,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当讲到物价飞涨时,指名道姓、抨击蒋介石,公开发表演讲,严正抨击蒋介石政权的战时经济政策,痛斥孔、宋贪污,要求开征“临时财产税”,重征发国难财者的财产来充实抗日经费,字字句句铿锵有力的演说,矛头直指“四大家族”。马寅初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大无畏的举动,惹恼了蒋介石,因而被捕,并被关入了息烽集中营。因而罹罪,于1940年12月6日被捕,先后囚禁在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在社会舆论压力和中国共产党的营救下,1942年8月出狱,但仍被软禁在歌乐山上,限制与外界接触。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统区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他成了旧中国时代一个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在旧中国,马寅初不仅是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位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写文章,作演讲,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因为这些爱国行为,马寅初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被囚禁于集中营达数年之久。但他没有屈服,始终坚持爱国爱民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