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黄乃裳
黄乃裳(1849-1924年),字绂丞,又名玖美、慕华。闽清县人。福建著名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1894年,黄乃裳进京应试,中了举人。1896年4月28日,黄乃裳自筹资金独力创办的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建》正式出版发行。1899年秋天,黄乃裳举家登上“格兰诺”号,远涉重洋。1924年9月22日,黄乃裳病逝于闽清梅城,终年76岁。
人物介绍
黄乃裳(平话字:Uòng Nāi-siòng,1849年-1924年9月22日),原名久美(也有写作玖美、九美),字绂丞,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福建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人,基督徒。是中国末民初的华侨、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领袖清福州闽清
黄乃裳在基督教服务多年,又曾参与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以及后来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革命家。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侨领,曾率领福州移民开垦马来西亚的诗巫(新福州),诗巫的福州族群繁衍至今。砂拉越美以美会
入教·办刊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对福州加紧侵略,同时也加紧了精神的侵略,洋教士蜂拥而来。闽清离福州近,同治三年(1863年),美国以美教会的触角伸入这个保守的县城,发展到黄乃裳的家乡。
少年黄乃裳于是年十一月,在六都教堂牧师薛承恩的指导下,正式接受洗礼入教。在教会里,黄乃裳接触到了落后的山村所没有的东西,学习到各种新鲜的自然科学知识。此间,他凭着自己的勤奋与聪明,学习了英文,逐渐接触了西方文化科学,开阔了眼界。
光绪三年(1877年),黄乃裳中了秀才。然而他的眼光没有停滞在上帝的神龛上,也没有沉湎于科举的功名中。他把办教育和办报刊看成报效国家的最重要方式。同年,黄乃裳在福州主办全省最早的教会刊物《郇山使者》(月刊),经常介绍西方医药科学知识。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起“天足运动”,宣传缠足陋习的害处,印发3万多份,分发全省各地,一时轰动社会。
1875年1月,同治帝死于天花,惊动全国。黄乃裳立即撰文说明天花的病因、病理,细菌病毒可以防预,没有什么神秘可怕。他劝人种牛痘,控制了天花的流行。
祭弟·办报
1894年,黄乃裳进京应试,中了举人。其时,他的三弟黄乃模,以优等的成绩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到“致远”号巡洋舰实习。不久,任该舰副管带(副舰长),协助邓世昌指挥军舰。他写信鼓励乃模要为国立功,要时刻提高警惕,反击侵略者。不出他所料,9月17日中日两国平壤战斗打响。20日,黄乃模所在“致远”舰编入由14艘军舰组成的中国舰队出发了,中午时分至大东沟,与伪装成美国舰队的日本舰队遭遇,展开了激烈战斗。不幸,“致远”舰多处受伤,面对舰伤弹绝的紧急情势,邓世昌同黄乃模果断作出决定:“全速,撞沉‘吉野’!”日舰官兵猛见冲上的“致远”舰,争先恐后跳海逃命。可是,狡猾的敌舰长下令放了鱼雷。“致远”舰不幸中了鱼雷,黄乃模同舰上252名官兵一起,甘与军舰共亡。
这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不久,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黄乃裳得到消息,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一气呵成《英华格致书院关系国家说》。文中,黄乃裳把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问题直接联系起来,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出来。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1896年4月28日,黄乃裳自筹资金独力创办的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建》正式出版发行。在创刊号上,他开宗明义地阐明办报的宗旨:“收摭新闻,俾政令沿革籍为刍荛之采,上达枢府,下及节镇,人人广进言路,人人获听言之益”。黄乃裳把广开言路,实行改革的维新思想公开与众,大胆提出了改革的主张,针砭了时弊,给沉闷压抑的福建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避祸·南渡
在京期间,黄乃裳遍访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等“六君子门庭。他六次晋谒李鸿章,八次上书皇帝,倡言变法维新。其中托林辂存具名《请行简字》一折,引起光绪皇帝重视,朱批“详加考验具奏”。黄乃裳在折中提出实行切音(拼音)论点,比“汉字必须走拼音化的道路”的提法,早了半个世纪。”
不幸,9月21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六君子伏尸都门。一日,黄乃裳从一位英国教士口中获悉,顽固派将逮捕康有为、梁启超和他等十一名问罪。他冒着性命危险,通知康、梁出走避祸后自己才离京返闽。”
回闽后,黄乃裳耳闻目睹了福建的危机:“闽地苦瘠,丰年亦不足食,乡曲贫民,终岁啖红薯十室而九。”为了改变这惨况,黄乃裳决计下南洋,“觅一地旷人稀之处”,“为桑梓穷无聊赖之同胞避一生活路径。”
1899年秋天,黄乃裳举家登上“格兰诺”号,远涉重洋了。
觅地·拓荒
1900年4月,黄乃裳带着几个亲人来到英属砂捞越,开始实施他的宏大觅地拓荒计划。历经千辛万苦,黄乃裳终于在拉让江找到了垦地,并在河边建了“亚答厝”(草房)。垦地找到后,黄乃裳就回国,在闽清、古田、闽侯、屏南等地招集了一千多个垦民,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工作。他跟大伙同吃同睡,一同伐木垦地。风风雨雨,五个春秋过去,经他苦心经营,诗巫垦地初具规模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新福州
由于长期劳碌奔波,黄乃裳得了严重的胃病,每回发作起来,就要疼一两个月吃不下饭,每天只能吃几片面包,一杯牛奶,几条香蕉度命。有一回,乃裳胃病复发,疼得异常厉害,心想:这回恐怕要去见上帝了。他回想起自己几十年来的坎坷生涯,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吩咐人去拿纸笔。大伙以为他要写遗书。
黄乃裳听了,说:“我一身奉行‘三不主义’,一不买田,二不存款,三不盖房,遗产全无,写何遗嘱?要说遗嘱,我的遗产就是垦地,都是大家的……”